人間社新聞:蘭陽別院科舉制度圖檔展 台灣出33名進士

  • 2024-06-13
  • coh

【人間社 林君懿、傅娟娟 宜蘭報導】2024-06-12

由福建省檔案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佛光山蘭陽別院、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及宜蘭縣楊士芳文化發展協會共同推出的「文脈流長 科舉制度在台灣」圖檔展,7日在佛光緣宜蘭館舉行開幕儀式。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宜蘭縣史館長廖英杰、佛光大學文學院蕭麗華院長、中華學會理事淡江大學教授黃一峰以及宜蘭縣楊士芳文化發展協會楊婉意理事長等各界約136位人士出席,並分享對於科舉制度及其歷史價值的見解。

從清康熙24年(西元1685年)開始,陸續就有臺灣士子渡海前往中國大陸參加鄉試、會試,前後長達200多年,臺灣共考取33位文科進士,其中宜蘭籍的楊士芳在同治7年(1868年)高中當年會試三甲第118名進士,是宜蘭在科舉史上最高成就。

依空法師致詞表示,蘭陽別院能有這份殊榮舉辦此展覽,其實也是秉承星雲大師文化薪傳的理念。科舉制度的確十分重要,就像時下的公務人員考試制度,讓廣大的社會菁英能有機會發揮長才。法師也鼓勵就讀佛光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編寫有關宜蘭地方文教、人文薈萃有特色的書籍,當場允諾由佛光山出版。

妙勤法師說,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認識對宜蘭文風有深遠影響的宜蘭唯一進士楊士芳。他不僅創建孔廟、並向朝廷倡建「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廟)、「碧霞宮」(岳飛廟),他的膽識與善舉令人佩服。法師也指出楊進士在他的詩作提到「只願融融過此生」,與大師的一生「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有相似的精神,總是處處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蕭麗華認為,今天在蘭陽別院舉辦這場展覽代表雙重精神,第一是佛光人的精神,第二是文化人的精神,這二種精神的結合來自於開蘭第一進士楊士芳。她代表佛光大學向蘭陽文化界及蘭陽別院工作團隊致謝。

宜蘭縣史館長廖英杰強調,宜蘭地區的鄉親受到星雲大師和佛光山非常多的照顧,特別是在教育及弘法方面。他指出,從此次的展覽中,更可以看出宜蘭人堅毅不拔、努力向上的性格。最後並祝展覽成功。

楊婉意表示,有關台灣科舉制度史料的文物展,歷時逾10年終於在宜蘭展出,整個籌備過程十分感謝佛光大學及蘭陽別院。先祖楊士芳對台灣的文教建設,尤讓我們後代子孫感到十分榮耀,希望他的精神能夠不斷地傳遞下去。

黃一峰指出,這個特展不僅能讓我們回顧科舉制度對當時朝廷的貢獻,也寄望能夠創造更好的未來。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吳宇凡表示,指導具有人文、歷史專業背景的學生,以「重現與還原」的方式,將過去的文獻變成一種文創,包括拓碑、刻鋼版油墨印刷、黑白照片如何變成數位彩色等,透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開始對所學的專業產生興趣,對於歷史不會排斥也產生認同感,對未來不再感到徬徨,甚至期望自己能夠從事相關工作。

展覽將持續至29日,期間將呈現豐富的圖檔內容,讓大眾有機會深入了解科舉制度的起源、演變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