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文圖學-從瀟湘八景開展的東亞視覺審美
主講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衣若芬教授
主持人: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張瑋儀教授
演講地點:佛光大學圖書館512雲水雅會
演講時間:2023年12月27日10:00-12:00
本次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演講,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衣若芬教授,以「人文地理文圖學-從瀟湘八景開展的東亞視覺審美」為題,探討古代自然山水與人文風景的交涉,並且討論瀟湘八景如何開展出東亞、南洋八景,進而理解東亞視覺審美內涵。
文圖學是一門研究以圖像形態呈現的文本學科,所謂「文」所指為文本,包含能傳達訊息的表達、溝通、紀錄,如聲音、肢體語言、圖繪;「圖」為圖像,包含視覺、想像、意象。所謂人文地理文圖學,主要關注各類「文圖」在社會文化意義上所代表的意義,如「地方景點」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客觀的地方景觀,由於人們的「視覺選取」與「人文化」,使得客觀的山水成為蘊含文化意涵的風景。所謂「景」,本有光線與陰影的變化,在一個具體空間之內,因為不同時間變化而產生不同風光景致,因此「風景」可謂具備人文意象、文化傳承的山水。
因此,「瀟湘八景」是透過自然山水的抽象化、概念化,使山水成為風景,並因人文內涵的建構,完成風景的在地化。此「八景」之後成為一種結合書寫地方景致與文化符碼的模組,廣布至東亞各地,如日本、韓國、越南、台灣,建構了東亞「八景」的審美模組。各地對於「瀟湘八景」各自有想像,如中國偏向離愁憂緒,韓國偏向嚮往樂土,日本偏向幽玄禪思,越南偏向異域懷歸,各自演繹多元的「瀟湘八景」想像。此外,各地除對於「瀟湘八景」想像,也產生在地化「八景」模組,逐步擴充東亞視覺審美內涵。
風景是自然的選取與人文的示現,從而框限人們觀看的視角。「瀟湘八景」四字一句,八景一組,顯現出中國傳統重視韻文審美形式,如絕句、律詩的形式美。進一步,探討西方風景重視統御,以及東方風景重視融合的差異。
會後討論中,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戴榮冠老師請益關於東西方圖畫、造景的設計理念與思想關聯。衣若芬教授提出風景與造景的關聯,東西方的造景,無論是教堂或是園林,都代表文化的接受與創生,並融攝各自文化底蘊與思想。造景的本身,有「定格」概念,定格於具代表性的一刻。宜蘭大學蔣忠慈教授進一步分享「外攝」與「內攝」概念,東方屬於外攝,而西方屬於內攝。在眾人熱烈的討論與分享中,為本次演講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