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張嘉惠、武傳玟/採訪報導2019.10.12.13】
宜蘭所孕育出的許多傑出人士中,民主方面為蔣渭水最為著名,故本院於2018年成立「蔣渭水研究中心」後,與蔣朝根理事長所主持的「蔣渭水文教基金會」密切合作。
本次「重返1920年代──台灣維新的年代蔣渭水系列讀書會宜蘭場」活
動安排二天,地點於宜蘭人故事館。蔣渭水文教基金會除邀請宜蘭大學學者與其他專家外,亦邀請本校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溫楨文(歷史系教授兼人文學院蔣渭水研究中心主任)、林以衡(中文系教授)與周俊雄(中文系博士生)分別主講
參與活動的民眾皆會領到一本臺灣民報,讀報社活動便從這臺灣民報揭開序幕,特邀的活動主持人許明雄記者開場引言,說明一天的活動流程,接著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先生帶大家導讀《臺灣民報》,講述人們所不知道的蔣渭水先生。
第一場:「同化均養:北師事件糾結的對立」。──溫楨文教授(2019/10/12)
溫教授先提出了臺灣民報的歷史,如:初期面臨的市場壓力、跟臺灣民報相關的博士論文等,將臺灣民報的歷史講述得非常詳細,再回到北師事件,北師事件受到當時的文化協會重視是因為協會會員裡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所佔人數最多,第一次台北師範事件,從結果來看這次的事件令蔣渭水先生創辦的文化協會流失了200多個會員,第二次的台北師範事件,文協在當時給和學校抗爭的學生提供了許多教導,如:如何利用傳單團結更多學生進行全面抗爭等,溫教授將非常龐大且複雜的歷史說明得非常詳細卻易懂。
(溫楨文教授)
第二場:「由蔣渭水〈迎臺灣的新新年〉中的「維新」觀論日治臺灣的「維新」風潮」──林以衡教授(2019/10/12)
林教授先表達收到這份《臺灣民報》的感動之情,並述說報紙對文化、歷史的重要性,對要撰寫跟早期臺灣相關論文的人而言翻閱報紙是取得資訊的好途徑,後面分享做研究時看見的有趣歷史。接著他分析「維新」的三個面向、日本的「維新」觀念與蔣渭水先生的「維新」觀念的差異。「維新」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文人在官方報紙上發表的文章用隱晦的文字諷刺日本政府的「維新」觀念,而蔣渭水先生期望臺灣人民能效仿維新的精神,走上人民自覺文化的自覺民族的自覺。
(林以衡教授)
(第一天大合照)
第三場:「蔣渭水的影像魅力,從自覺的年代說起」
──周俊雄博士生(2019/10/13)
從西來庵事變前的武力抗鬥都以失敗入場,也付出慘痛的代價。蔣渭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覺為何我們要被外族所統治,必須找到一個提出自我民主的出發點,達成民族自決。蔣渭水其實很時尚,早在將近一百年前,那個沒有臉書可以打卡紀錄的年代,一張張黑白相片,記錄著他風光的一生,不論是他辦的各種歡迎會,或是他出獄後的合照以及他的春風得意樓,連最後躺在病榻上都不免俗也要來張合照,可見蔣渭水先生如果來到現代,根本是到處紀錄打卡的網美。
蔣渭水,原本只是個算命仙的兒子,透過教育與思辯,成為一個開啟新時代的民主帶領者,一步一步帶著台灣人民邁進民族自決,既使當時的政府反對,既使重複著入獄出獄的生活,也抹滅不了蔣渭水對於民主的熱衷。或許,現在民主的社會中,我們難以想像,從前只是寫個刊物就會被抓去坐牢,現在連在合理範圍裡評論總統都不足以構成犯罪原因,只能說,我們現在的民主,可謂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蔣朝根執行長為大家開場)
(周俊雄博士生)
(第二天大合照)
(圖/文:張嘉惠、武傳玟撰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