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人次: 5910

中心业务与未来展望

中心业务

        本中心初期计画拟以三年的时间围成《中国佛教文学史》的建构,预计以「文人创作」、「僧人创作」、与「佛经文学」三大范畴互相交涉与讨论,另外也增加民间佛教传播时产生的许多无作者的宝贵文宪,如「敦煌宝卷」、「民间俗曲与讲唱文学」等。现阶段正结合中国文学各文体领域中对佛教议题学有专精的学者群,集思广益,透过「中国佛教文学史工作坊」的举办,合力完成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文学史》。
        因此本中心的业务,主要以时间轴线纵贯性地自两汉至清末为止,文献资料的横向范畴则包含经藏系统,文人别集、各类文学总集与僧集,甚至如敦煌考古资料、域外汉学与翻译等资料,全面地汇集与研讨。因此整体工作其实相当复杂棘手,但也唯有彻底检视各种资料,才能呈现出完整地中国佛教文学史总貌。
        本中心预计第一年与第二年以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的方式,邀集全国多位在中国佛教文学各领域研究卓然有成的学者,如佛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长萧丽华教授、中央研究院廖肇亨教授、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果镜法师,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林仁昱教授、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蔡荣婷教授、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黄敬家教授、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梁丽玲教授、中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苏美文教授、亚东技术学院通识中心林智莉教授等人,以每月一次的工作坊集会方式,各就其学术专长提出一份与中国佛教文学史相关的论文报告,作为全书的章节纲领。故第一年将集中于对现有中国佛教文学材料的选取、辑佚、辨伪等文献学、目录学的基本现况加以说明与研究时所面临的困难,借由工作坊研讨会的方式,广纳博彩各成员的意见,期能提出解决办法或补充资料。
        第二年则仍维持每月一次的聚会,并加开海外研讨会,以增强国际视野。然此时已必须提出未来于中国佛教文学史专注中所负责之范畴中的核心论文,做为未来全书各章节之初稿。除此之外,尚可邀请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应可对中国佛教文学史的罕见资料提供意见,或提供新视角有利于补全中国佛教文学史之内容。
        第三年将着手进行写作,原则上每位学者依各自专长分配写作章节,共同构筑成书,预计在2020年底出版。
 
未来展望
 
  1. 成立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工作坊或学会
  2. 编撰《中国佛教文学史》专着一套
  3. 培育中国佛教文学专题研究之博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