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3684
中心業務與未來展望
- 中心業務規畫
本中心的成立,若能達成上述目的,實為造福鄉梓、落實本校辦學精神與傳承先生精神的美事,本中心組織與業務規畫初擬如下,俟文教基金會與本校行政主管機關同意後落實:
- 本中心規畫預設主任一名、研究員若干名以及行政祕書一名,中心例行性業務如對蔣渭水先生文獻資料的蒐羅、整理與詮釋、講座的安排與讀書會的規畫和執行,以深化全校師生在臺灣研究上的潛力。
- 本中心成立後,預計向文化部爭取「臺灣文化協會創會一百周年紀念」相關活動的執行與推廣,以表揚蔣渭水身為協會創辦人之一的貢獻,與拓展臺灣民主運動的價值。本中心可進行活動例如「臺灣文化協會創會一百周年徵文比賽」、微電影紀錄片的剪接與拍攝、口述歷史訪談與製作等,詳細內容俟本中心成立後即進行細部規畫。
與蔣渭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先生會談後,雙方得以在教學上展開合作。以人文學院的跨領域課程為例,過去一年是以吳沙研究為中心開展的課程設計,深獲學生好評。做為蘭陽知名人士的蔣渭水,亦足以融入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活動中,以拓展學生除了吳沙外,了解宜蘭亦有如蔣渭水等值得探究的人物。本院跨領域課程可與文教基金會合作的課程活動例如,配合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廣的藝術展覽、大稻埕文化導覽、社區總體營造與古蹟介紹與保護等與課程相結合,並針對人文學院中文系、歷史系、外文系與宗教所的特長,進行過去與未來、蘭陽與臺北的跨領域、跨學科對話,以厚植本校做為教學型大學的特點,並由課程中持續推展本校以人文社會為核心的立校精神。
- 中心成立效益
- 集結臺灣各地對蔣渭水及其同時代先賢研究相關議題的有興趣的師生,以具體研究成果展現臺灣文化的研究價值。
- 以與「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合作為基礎,講座與研討會的舉辦,將以多元角度及更為開闊的胸襟,建立良好的合作範例,並達成深耕宜蘭的目標。
- 中心未來展望及工作期程
1、106學年度:配合人文學院跨領域學程,本中心成立。
2、107學年度:與蔣渭水文教基金會合作,展開教學與蔣渭水先生相關研究與文教計畫的推廣。
3、108學年度:配合文化部「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週年」計畫,申請標案並舉辦相關活動。